Chapter8女人挣钱少,职场顾忌多-《女人,挣钱才是真漂亮》


    第(2/3)页

    珊珊心里明白她有能力也有经验,适合做主任,她只差那么一点自信心。

    她小的时候,有个哥哥非常优秀,就像明星似的耀眼。

    那时候大家一直说她虽然也不错,但比哥哥差远了。

    所以直到今天,她对做员工,还是很知足。

    可是为什么这么多年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忽然又想做主任了呢?

    她说,看看同她一起参加工作的朋友,大家从同样的位置起步,今天都成了执行经理或是主管。

    原来,她想晋升的原因有一半源于和朋友们的比较,另一半原因是她已经对一成不变的工作厌倦了,准备开始一次新挑战。

    在深思熟虑之后,珊珊写了一份热情洋溢的计划,表达了对该份工作的热情,陈述她是最佳候选人的理由。

    两个月以后,她被董事会提名为第一候选人,三个月以后,她就搬进了主任的办公室。

    有一些没钱的女人总是混混沌沌地工作,结果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很多次机会。

    就像空气污染,如果她们生活在其中,每天都呼吸浑浊的空气,时间长了会认为空气原本就是这样的。

    直到有一天,在一个远离污染的地方,你看见了清澈的蓝天,才明白原来天空可以如此蔚蓝高远。

    对处于弱势的女性来讲,“空气污染”无时无刻不在,所以,她们没有机会了解到事情的另外一面,只能相信我们能做的事是有限的。

    事实上她们之所以受到重重限制,只是因为她们给了她们限制的权利。

    在我们的社会里,没钱的女人受到很多隐晦的或直截了当的暗示,说“我们应该怎样、怎样”,因此,要跳出人为设置的障碍来思考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

    珊珊的经验是:如果你按照别人画的条条框框活着,你就永远不知道你的潜力有多大,当然,别人更不会知道了。

    不要认为某种选择违背常规就马上放弃。

    对那些决定和改变人生方向的抉择,要认真考虑之后再做决定,千万不能草率。

    你最初看不上眼的,可能是最适合你的一个。

    多读几本成功女性的传记,看看她们是怎样开发自己挣钱的潜能的。

    在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有意识地拓展你的财路。

    如果你看不清,请一个或几个朋友帮你出谋划策。

    听听那些画地为牢的人怎样说自己:

    (1)我不能像珊珊那么做,我没她那么勇敢。

    (2)不管我能提供多少事实,他们都不会同意我的观点的。

    (3)我最好还是别去申请这份工作了,我觉得自己恐怕不太合适。

    (4)我太笨了,肯定拿不到学位。

    (5)我肯定赚不到足够的钱,不能让自己早退休,享受美好生活。

    7.只求安全和保险

    很多女人总是在追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职场生存原则。

    她们因为穷困而主动放弃自主的能力。

    她们极力给自己营造一种安全感,但实际上这种最大安全的,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欺骗。

    秀丽最近刚刚获得晋升,做了主管,可大家的反应很不好,说她不够“主动”。

    她非常困惑,“怎么可以这样评价我呢?

    我从不用人提醒,就把自己该做的都做了”。

    做你应该做的事不算是主动,只是尽责罢了。

    在秀丽的新岗位上,经理期望她能承担更多的责任,能够独立地完成工作。

    朋友提醒她这一点,可她说她不想越位,所以一遇到比较重大的事,她就先跑去请示领导。

    就像我们打球的时候如果一直求稳,只接那些正正当当落在界内的球,害怕其他位置的球会打偏、输分,只打安全球、稳妥球,就永远也不会赢得比赛,因为这样是人为地缩小了自己发挥的场地。

    如果想取胜,就必须学会抢那些擦边球。

    朋友跟她讲了保守打球时的教训,她一下就明白了。

    她明白自己根本没有利用好她的场地。

    事先给自己假定好了什么是该管的,什么是不该碰的,人为地缩小了自己的场地范围。

    情愿不冒险,她只打正正当当落在她身边的球,对她的上司来讲,这样怎么可以?

    他还指望她带领她的团队做更多的尝试,开拓出更大的空间呢!

    这种现象在职场中常有发生。

    即使一个女性知道职场就像球场,她也宁愿打安全球而不打聪明球。

    她循章办事,还指望别人同她一样。

    如果有人说这件事不让做,她就不去做。

    如果做一件事,会让某些人不高兴,她也不去做。

    她从不逾规,但是你要知道,职场就像是球场,必定要去争取夺冠。

    要赢,你就要尽可能地利用场地。

    秀丽去找了她的上司,让上司帮她明白她的权力有多大,给她胆子去搏。

    几个星期后,秀丽打电话给朋友时说,她变得非常积极,完全胜任了她的新角色。

    你要抢擦边球。

    找出哪些事情是属于你工作范围内的擦边球。

    如果你不能肯定做某件事是否合乎规则,先做;如果你不肯定做某件事是否道德,先问。

    找出两条你一直谨慎遵循的规则。

    你见过有人违反这两条规则吗?

    他们做了以后,有什么后果吗?

    如果没有,那你不妨一试,解释规矩时,宁宽勿窄。

    如果你被淘汰出局,别闷在心里——更不要退回到保守打法的老路上去。

    把它当成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了解场地的边界在哪里,规矩的底线在哪里,这样在下场比赛中你会打得更好。

    8.舍不得花时间照顾自己

    职场上有些女人为了给自己的印象加分,总是疯狂地工作,加班,加班,不停地加班,她们忽视了照顾自己,往往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在鳄鱼堆里抢饭的角色。

    殊不知,别人是不会欢迎这样的人坐在同一个办公室里的。

    没钱的女人经常会不眠不休地干活。

    有一句谚语说得真对:“要是你想把活早点干完,就把它交给一个女人吧。”

    这种不间断的工作方式,不但影响健康,事实上也影响工作的质量。

    效率专家建议,为了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工作的准确性,应该每90分钟休息一次。

    为了保住目前的职位,女人总怕休息会给人偷懒的印象,加上女性天生的勤劳品质,让她一旦开始工作就忘记了休息。

    不间断的工作方式,还会给旁人一个印象:你手忙脚乱,根本没有效率。

    有一位高级管理人员说,他的一位女下属每次找他汇报工作,他都感到非常不舒服,因为那个女人总是一副刚开完会议的样子,好像急急忙忙地在赶工作。

    利用午饭时间干活,从不离开办公桌透透气,这不会为你的形象加分,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好像在鳄鱼堆里求生存一样。

    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不会交给你重要的工作,你因此更加没有机会展示你的才干。

    建议在电脑上加装一个有提示功能的软件,提醒你休息的时间。

    养成一种习惯,每隔90分钟休息一次,离开办公桌透透气。

    计划一下工作的时间,每天到别的同事的办公室走走,挑一个轻松的话题,跟他们聊上几分钟。

    如有同事到你的办公室里来,把手头的事停停,跟他聊一会儿。

    好好利用午休的时间。

    参加一个小小的聚会,出去办件事,好让自己能提前下班回家,或者就是单纯地出去走走,让自己在阳光下舒展舒展,让疲劳的神经爽一下。

    如果你说“我哪里能有时间干这个呀”,那么你肯定是有过劳倾向了。

    问问你自己:是想当傻瓜还是想做一座雕像啊?

    9.好心不得好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一般出身贫困的女人都很能干,而且有照顾别人的天性。

    的确,这是女人的优点,可是一旦过了头,就像职场上的一只老母鸡去呵护别人一样,“帮助”就成了“干涉”,往往好心不得好报。

    当我们还小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家长们对我们所说的话,向我们灌输的思想,会力透纸背般地影响我们的一生,对此家长们应该做深刻的反思。

    当然,家长们所说的话并不都是负面的,但其中某些话的确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影响到孩子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和他的世界观。

    比如妈妈生气的时候会说:“将来别像你爸爸一样没出息。”

    或者说:“做一个乖女孩儿,长大后找个好男人,然后结婚生子,过安逸的日子。”

    这些话为孩子们展望未来实现自己的抱负限定了一个舞台。

    其实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不仅限于语言,有时候他们无言的期望,更容易深刻影响孩子们的行为。

    父母的无声期待或有声要求,塑造了女人的性格,培育了女人的习惯。

    长大后女人仍然依赖它们,当它们不再有效力的时候,依然不愿意放弃。

    蒂娜是家里七个孩子里的老大。

    她的父亲嗜酒如命,所以家里完全指望她来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正如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所有孩子一样,她很敏感,有责任心,对弟弟妹妹像个保护神。

    没有人要求她要这样做,可她做到了。

    她的这些优点对她的早期职场生涯很有帮助,上司欣赏她的主动,她把新来的员工罩在自己的羽翼下,指给他们看哪里有危险,部门中哪里有困难,她就会出现在哪里,她自己就是战胜困难、跨越障碍的急先锋。

    可是随着情况的变化,她曾经的优点开始妨碍她完全地释放潜力。

    她像个老母鸡一样地呵护新员工,这种做法曾经获得上司的赏识,可现在大家认为她干涉过多,控制欲太强;她最重要的优点——主动性强,现在被解释成“争强好胜”——想要自己从项目中获得好处。

    尽管小时候父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什么,但蒂娜还是深刻领会了应该怎样做人。

    她的情况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想想看,我们是怎样把父母的言传身教融会贯通到自己的行动上的呢?

    蒂娜不需要全盘放弃她的做法,但要学会随机应变,根据周围形势的变化,让自己的行为有所变通。

    比如,对有难度的项目,不要抢着去干,要照顾新手,让他们有机会边干边学;不要急于指出他们的错误,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成长,这样大家就不会再认为她太苛求、太主动了。

    我们的头脑中存储着很多来自童年的信息,当某些信息跑出来约束我们、妨碍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时,要反复告诫自己:忘掉它们,要前进,要从童年的影响中走出来。

    问问自己,小时候发生过的哪些事让你养成了现在的这种习惯,看看这种习惯有没有影响工作,是否有需要改变的地方。

    成年人有时候会不切实际地要求一个孩子,有时候会残暴地践踏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长大以后的我们,要有意识地摆脱童年的这些阴影,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千万不要让童年的影响左右我们今天的行为。

    10.因为穷困,否认自己的力量

    职场的女性,需要重新定义力量,放宽自己的权限,在更大的范围内控制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让你更有力量,是最关键的。

    尤其是职场上那些并没有太多优势的女人,有时应该把自己变得霸气一点儿才好。

    身处穷困的女人常常看不到,或是不承认自己强大而有力量。

    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故事:穷人怎样被人利用,穷人的意见如何在工作中被忽视,或是穷人受了什么样的委屈等等。

    每当这个时候,大家都会问一个相同的问题:“为什么像你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女人,会受这种气呢?”

    “强有力?

    我不是啊!”

    这是我们最常听见的回答。

    当我们深思这种现象的根源时,就会发现没钱的女人否认自己的强有力,同童年所受到的教育有关。

    力量象征着男性,是一个非常雄性化的词汇。

    她们对力量的理解限于掌握权力,控制局面,她们知道自己没有这些。

    看看各个公司的高层,我们很容易明白她们,在美国的1000个大型企业中,只有11个女经理。

    爱妮就是一个例子,她不承认自己的力量。

    她很悲观,对前途没有信心。

    她在一家工厂工作,是一名技术员。

    她已经在那里工作了五年,却没有获得任何的升迁。

    那些比她年轻、比她经验少的男同事都开始接一些比较大的项目,所里还给他们配备了助手,可她什么都没有。

    这种情况加重了她的沮丧,她越发地失去了信心。

    最后,爱妮陷入了抑郁之中。

    当她在抑郁症中挣扎的时候,给她的工作更少了,如此恶性循环,她的抑郁一天胜过一天。

    爱妮开始认真分析为什么其他的同事会后来居上。

    她找到了一个心理咨询所,想依靠别人的指导来改变这种沮丧的局面。

    她向心理辅导专家述说自己的苦闷,她认为这个工厂像个男人俱乐部,她势单力薄,成不了大事,言外之意就是她觉得自己没有力量。

    她完全没有认识到,在业务能力上,自己远不像自己想的那样软弱,但她还是极力否认,认为自己没有改变的力量。

    爱妮这样想有其家庭方面的原因。

    她是家里六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她的父亲是一位来自墨西哥的移民,在一个传统的大家庭里独揽大权。

    在她们家里,男孩子很受重视,至于爱妮,不过是个“女孩子”罢了。

    所以爱妮最需要的是树立信心,发现自己的能力,伸展自己的力量。

    没有这些,抑郁会与她终生如影相随,她既没有机会改进工作局面,也找不到一个能被人尊敬的好职位。

    像很多女性一样,爱妮必须重新认识什么是力量。

    她知道她父亲和兄弟们有力量,她和他们完全不同,所以她以为自己必定是没有力量的一个。

    对女性而言,力量不意味着控制别人,而是控制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

    否认自己的这种独特力量,会危害自己的信心,妨碍自己实现远大理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爱妮一点一点地放开了自己,跟家人和老板慢慢地道出了自己的要求,她的抑郁症也一天一天地好转,她开始看到了力量和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之间的关联。

    重新定义力量,放宽自己的权限,在更大的范围内控制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比如,对不合理的要求勇敢地说no,对干涉自己的举动说“够了”等。

    让女性更有力量,这是最关键的。

    反复跟自己强调力量的真谛。

    比如,准备一张纸条,上面写上:“我要做一个强有力的人,我完全做得到。”

    或是:“只能靠自己,力量来自自身。”

    把纸条贴在办公桌上,或是夹在会议备忘本里。

    当有人称赞你有力量的时候,大大方方地接受,不管你有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力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