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 谁来打他的脸?!热议中的‘帕格尼尼’-《我的钢琴有诈》


    第(2/3)页

    各持己见没毛病,关于争议点之外的东西是大家不爽秦键的发言态度。

    “简直没有一点风度可言。”

    来自某个满脸雀斑的波兰女孩的吐槽。

    大篇幅的去纠正录音的错误?有本事你来弹一个?

    没错,你的莫扎特确实弹的让人惊艳,但是没有人规定能弹好莫扎特的人一定就能弹好拉赫玛尼诺夫。

    抱此类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秦键的路人缘快跌到底了。

    不过在场也有不少演奏家和职业乐评人对于秦键刚才的发言给出了不同的评价。

    大家的议论声还在持续着,一个身穿职业装,年龄约50左右的女人站了起来。

    她首先用“这是我听过少有的能将细腻和粗旷并驾驭一体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来肯定了作品在技术层面上的东西。

    接着她又就秦键发言中关于‘——音乐观点不足的的问题发表了看法,她也认为音乐想表达的东西过于模糊,“这不应该是演奏拉赫玛尼诺夫该有的态度。”

    这话秦键明白。

    在秦键看来她所说的模糊或许和是和他骨子里的民族文化基因有关。

    不论诗词歌赋,华国人自古喜欢营造留白的意境。

    就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六个名词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了千古名句,这种东西在外国人看来是格外费解的。

    但是在最后,女评论在结束发言前在再次称“这近乎是一个”

    身为一个专业的乐评人,在判定了一首音乐表达模糊的前提下还能给出——‘这是一个近乎于完美的演奏,’不难看出她对于作品的肯定。

    女评论的发言让大家的注意力渐渐的都从秦键身上转移开了。

    但愿这种转移不是暂时。

    接着,又是一人站起。

    鲁杰罗的问答节奏也随之回来了。

    秦键很认真的听着

    一圈下来,他收获不小。

    其中一名来自汉诺威音乐学院的音乐研究学的博士提出的一个学术观点再度引起了一番大家的热议。

    他从演奏技法的角度来分析了这首作品,最后竟然将其归类到了这是正统的俄派钢琴。

    他阐述了如下观点。

    “第一点,这是带有明确目的性且音乐内容丰富的炫技演奏”

    “第二点,演奏者小型技术的弹奏法以手指弹奏为主,双臂到掌关节运用灵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