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大爷啊大爷!历史中的细思极恐-《我的钢琴有诈》


    第(2/3)页

    放下笔,他来到床边拿过充电器,披上大衣回到桌子前将手机充上电,再次忙碌了起来。

    ...

    十点多的时候,门外的连廊里由远及近传来了一阵又一阵的嘈杂脚步,夹带着男女门笑语。

    秦键知道酒会又结束了。

    “不知道今晚谁又演奏了什么。”

    楠楠着,秦键顿了顿,继续写道。

    ‘...以李斯特肖邦为例,他们的演奏风格和音乐风格都具有同一时期的鲜明对比。’

    这话让他想到了昨晚沈清的话,随着钢琴音乐在十八十九世纪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新兴作品层出不穷,演奏者都不甘落后的为之努力钻研着。

    秦键可以想像在那个音乐家并没有社会地位的时代,拿不出更好的演奏就意味着将被上流社会淘汰出局,然后砸了饭碗。

    或许这也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那是一个天才钢琴家天才辈出的时代。

    音乐家也还要吃饭的嘛。

    所以想想肖邦李斯特能被后世称为天才中的天才,从那个群星时代厮杀出来并最终将自己的声音留在历史至今被人所传唱,其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一定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片刻。

    ‘作品难度的提升需要时下的演奏者们在钢琴上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不同的发现促成不同的演奏技法,久而久之,便生成了流派?”

    秦键用红笔记了一段小字,这是他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过他打了一问号。

    翻译继续。

    ‘‘而在这一时期,俄国钢琴音乐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体系,钢琴作品从体裁形式到音乐语言,从弹奏技术到舞台表演,还都一直沿袭着欧洲的传统,如俄国钢琴之父格林卡的钢琴作品就是最为典型的一类。’

    “哦?”

    “这样吗?”

    这段话纠正了一个秦键一直以来的一误区,他一直以为格林卡的创作是俄派钢琴的最初模版。

    “原来格林卡的钢琴作品还是延续着欧洲的传统。”

    秦键思索着,加快了翻译的速度。

    “直到俄国五人‘强力集团’出现,他们是巴拉基列夫、包罗丁、居依、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受到李斯特的强烈民族主义的影响,五人在音乐创组上体现出了惊人的才能,留下了很多不朽的钢琴作品。”

    “无论是创作风格还是作曲技术,对此时的俄国音乐都是一针强心剂,同时也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牢不可破的根基。”

    “与此同时,俄国的钢琴演奏艺术也在悄然崛起中雏形初现。”

    吃力地翻译到这里,秦键不禁眉头越皱越高,最后不得不停了下来。

    这一段有大重点要划了。

    五人强力集团秦键很清楚,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巴拉基列夫的的钢琴幻想曲《伊斯拉美》,还有穆索尔斯基创作的大型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都是大家现在耳熟能详的钢琴作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