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对。” 一定不是这种感觉。 关于贝多芬的作品风格他在很早的时候就和廖林君和老波特在茶几钢琴馆里讨论过。 廖林君的话他至今还记得很清晰。 一般传统观念认为早年的贝多芬创作多受到了海顿莫扎特的印象,但是对方认为贝多芬早年对两名前辈的模仿更多的是处于——外在的。 就这一点老波特给出了更准确的描述,“他的技术甚至精神常常更接近胡梅尔以及克莱门蒂的晚期作品。” 这些话秦键当时听的一知半解,但是现在再细细品味不难两个人给出的观点均是——早期的贝多芬创作更靠近与自己同代的早期浪漫主义。 若以此为基础,秦键觉的自己应该从贝多芬的早期作品中寻找那些存在着俄派风格的版块。 “早期。” 暗忖着,秦键再次抬起双手。 周围的人又听到了琴响,这次换了一首别的曲子。 “哇哦,是d小调。” 一名食客说着再次放下了手中的勺子。 是d小调奏鸣曲,暴风雨,贝多芬早期的作品。 果然。 秦键自然而然的就没有刚才那般紧凑,结构不够统一的第一乐章,大量肥大的和弦加上时而出现的悠长旋律,这一切都让他感受到了音符间的开放感。 又是一种之前不曾有过的体验,或者是他经过这两天之后才注意到。 “如果再早一点的呢?” 秦键结束了第二乐章后停了下来后,下意识的想从琴台上找到自己的手帕,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把手帕带在身上。 正欲在身上抹一把的时候,一位使者递过来了一张干净的纸。 他一愣,然后冲着对方笑了笑,接过纸后他擦掉了手心的汗。 接着演奏起了第三乐章。 只是他演奏的是悲怆的第三乐章。 这首作品比暴风雨诞生的还要早4年,是贝大爷1798年写下的。 开始流畅精致,中间变的躁动了起来,后面完全散漫的像是在开玩笑。 如果将秦键在华韵赛第三轮演奏的悲怆第三乐章于此时的对比,没人会相信是一个人的演奏。 甚至连递纸的侍者都有些难为情,他觉得这曲子不应该是这样的。 第三乐章结束。 没有掌声。 秦键回头望去,为数不多的众人都已经散去。 侍者忙碌了起来,伙夫回到了后厨,就连食客也走掉了。 大概是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兴致再听下去了。 “还真是有点惨啊。” 不过他还是抬手向着空荡荡的大厅行了一个坐礼。 自嘲一笑,再回过头时,一个穿着花裙子的小女孩站出现在钢琴后面。 或许她刚才正躲在钢琴后面,所以秦键没有发现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