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一节 不欢而散-《明末有钱人》
第(2/3)页
姬庆文听了一愣,赶忙解释道:“哦哟哟,老师这是误会我了。我可不是想要老师纠集这些兵马攻打京师,只是……”
“只是什么?”孙承宗恶狠狠地追问道。
“只是满洲鞑子去年京师一战之后,就想着报一箭之仇。只要老师在军务上稍微动些手脚,以皇太极的精明狡猾,必然会再次出兵劫掠京师。然后皇上若是想要赶走鞑子,势必是要求助于老师的。到时候老师手里握着这么许多军队,又是师出有名,自然可以同皇上讲讲条件,比方讲——先放了袁崇焕再说……”
“哼,这就是你的理由?你这叫拥兵自重、要挟社稷,这样的罪过就斩不了你了吗?”孙承宗的口气略微平和了一些,却依旧十分严厉,“救袁崇焕?你以为袁崇焕是怎么被皇上拿下的么?”
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抓起来,姬庆文是整个过程的目击者,他当然知道袁崇焕是因为什么才犯了崇祯皇帝的忌讳才获罪下狱的——最直接的原因,还不是因为他手里掌握着朝廷唯一一支机动作战部队,却在作战过程中没有按照崇祯皇帝的指示,同满洲皇太极展开正面交锋。
就是因为这么个缘由,袁崇焕就被崇祯皇帝抓起来的话,那要按照姬庆文的法子,引狼入室的孙承宗就得被理所当然地千刀万剐了。
不过姬庆文却丝毫没有害怕,说道:“老师不必担心。皇上之所以能够处置袁崇焕,那是因为袁崇焕轻易离开军队进入京师,而朝廷里又有一干重臣、朝廷外还有颇多军队支持着皇上。可老师却不一样,现在朝廷里党争又起,这么些重臣未必是铁板一块。朝廷外的军队呢?就更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更何况学生我有的是钱,又有郑芝龙在海上可以代为运粮,老师只要在满洲鞑子入寇之时按兵不动,只要就这样拖延上十天半个月的,皇上必然就心急了,到时候……”
姬庆文还在意犹未尽地讲,孙承宗又把他的话打断道:“你这招算是借刀杀人呢?还是围魏救赵?这样狠辣的主意,是谁教你的?是你身边那个叫李岩的读书人吗?”
姬庆文摇摇头,说道:“从京师到山海关的一路上,学生自己琢磨出来的。”
姬庆文并没有说谎。
李岩虽然不是那种迂阔无用的书生,却也是正统的儒教信徒,要他做出拥兵要挟皇帝的主意,显然是有违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道德的。而姬庆文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现代人,在现代人的观念里,对于帝王更多的事怜悯、不屑和利用,可并没有什么封建礼仪道德的束缚,想出这样的主意自然也就并不奇怪了。
第(2/3)页